泸州城投欢迎您!

主页 > 专题专栏 > 文明创建 >

泸州:努力让文明在城市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7-11-30 16:31

大听网摘要:城市文明,百姓幸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泸州以严密的组织推动全面创建,以广泛的宣传发动全民参与,以有效的举措回应群众期盼,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泸州市民有序排队上下公交车。

斑马线前,车让人。

文明劝导员引导群众安全通过斑马线。

泸州学生志愿者上街进行文明宣传。

山风(图片由泸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11月,泸州成功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获得了彰显泸州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荣誉,获得了一张极具价值的城市名片。

能够用三年时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项荣誉,是泸州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城市文明,百姓幸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泸州以严密的组织推动全面创建,以广泛的宣传发动全民参与,以有效的举措回应群众期盼,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泸州将进一步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以打造“幸福美丽”新泸州为奋斗目标,着力常态长效,持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措施全覆盖

“六大工程”保障创建质量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关联度高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全域创建,形成齐抓共管、高效推进的合力。

“六大工程”系统化,成为了泸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泸州实现全域无死角创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切入口和突破口,做好城市管理大文章,达到城市软硬件、市民素质双提升。

深化信仰信念工程。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记得牢、践行好”三大工程,达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铺天盖地、文明新风入脑入心、向身边榜样学习蔚然成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神”。

深化文明素养工程。开展“文明酒城·志愿有我”、礼让斑马线、排队上下车、果皮纸屑不乱扔“四大文明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让文明成为泸州人的统一“标签”,塑“形”。

深化基础设施工程。开展无障碍设施“零障碍”、背街小巷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和主次干道“白加黑”改造“四大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铸“品”。

深化安全畅通工程。规划重点区域路段停车泊位、大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车辆乱调头乱变道、行人乱闯红灯乱穿马路、出租车乱象“交通五乱”,确保城市道路安全通畅,夯“基”。

深化市场建设工程。严格对标,实施提升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管理“三大提升工程”,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固“本”。

深化环境优美工程。大力开展整治占道经营、“牛皮癣”突出问题和倡导“垃圾分类”处理“两整治一倡导”行动,净化城市生活环境,扮“靓”。

“六大工程”带来显著的创建成效——三年里,泸州市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33个、主题院落40个、主题街区28个、泸州好人馆1个、“一年四季·泸州好人”示范展示街和诚信示范街7条、“道德模范桥”“一年四季·泸州好人桥”“美德少年桥”等7座;发动15支志愿者服务队、420个志愿服务站约30万名志愿者常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统一升级、改建、维修无障碍设施7200余个,实现无障碍设施“应建必建”和公共场所、窗口单位全覆盖;三区422个物管小区、1326个老旧小区、246个“三无”院落进行全面排查、整体改造;全市10人获国家级、省级“全国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78人入选“四川好人榜”,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仅2017年,市财政投入7亿多元,在主城区共升级改造“白加黑”路面806.78公里,新增市政道路128.45公里,新增斑马线、交通标识等1324处,建立4个专项巡查组对主城区134条主次干道开展常态化巡查,建立巡查台账,动态监督维护……

泸州的用心不仅仅体现在采取的措施上,在顶层设计方面也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安排。

泸州将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市委书记为总指挥长、市长为指挥长、“四大班子”相关领导为副指挥长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建立健全“1+9+4”工作体系,即1个指挥部统筹协调,9大工作推进组整体推进,4个层面协同督查督办。三年来,市委常委会12次专题研究创建工作;2017年,市委书记、市长主持召开创建专题会议11次;9大工作推进组开展牵头工作专项督查,累计督查发现问题11520个,发出督查通报129期,发出交办函30期,通报问题800余个。

同时,泸州还明确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出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考核办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等文件,明确“三年创建、一创即成”的奋斗目标,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及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一季度一考核一奖惩”。市委书记、市长每年与各区党委、政府和市级部门主要领导双签目标责任书,确保层层落实责任。

江阳区在组织保障上进行了精心策划。全区42个类别324个实地考察点位全面落地落实到23位责任区领导、9大攻坚组、18个镇街和64个区级包保部门的3900余名干部职工,形成了“属地镇街主抓、职能部门主管、包保部门同责联创”的“攻坚作战图”。

龙马潭区则强化包保联创机制。实行“同创共担,一包到底”的包保工作制度,坚持一位区领导包保一个社区、所有区级部门包保到社区。同时,该区还强化考核激励机制,按照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街镇和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逗硬奖惩。

纳溪区强化督导保障。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镇(街道)和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坚持区人大、区政协、区委宣传部分片查,区领导包片查,值班区领导轮流每周1次督查,区委督导组和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联合督查,九大工作推进组专项检查的“五位一体”督查机制。坚持天天督查、天天通报、天天整改,对职责范围内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部署、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

动员再深入

“全民参与”塑造城市新风貌

学校是群众工作的一大阵地,今年4月,在泸州市小街子小学,主题为“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的文明宣传活动吸引了小学生和家长们的关注。活动组织者以“活动+奖励”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培养他们“垃圾分类”的意识,用奖励的形式,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册、环保袋奖励给学生,让他们将“垃圾分类”的意识带回家。

活动启动的当天上午,大学生们也行动起来。来自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们来到忠山公园,开展以“爱绿护绿、拒绝垃圾”为主题的公益活动。该校学生侯治岗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出一份力。”

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不仅仅体现在群众上,更体现在党员干部群体中。泸州市委主要领导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充分利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组织体系,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统筹协调项目、资金、人员调配,加强指导协调。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难题都是明摆着的,我就突出问题一个一个地罚‘点球’。”在每周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会上,泸州市委相关领导都会拿出问题清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督促整改。

在此基础上,泸州建立健全了天天督查、天天通报、天天整改的工作机制,按照“一整改、二曝光、三扣分、四问责”的方式整改处理问题,助推创建工作落地落实。

创建工作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挥上下同心、团结拼搏、共创共建的工作合力。宣传工作,成为了动员全市人民参与的关键所在。在江阳公园入口处,志愿服务驿站免费向市民提供书报借阅、自助体检、信息咨询、医疗应急等志愿服务。目前,江阳区发展“绿益行”公益促进中心、巾帼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68个、星级志愿者3万余名,服务群众达10万余人次。

泸州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乡镇沿线、社区阵地、小区、建筑围挡等重要节点,实现了“6+9+1”公益广告“全覆盖”,三年来,累计刊播、刊载创文公益广告3亿多条次,做到了“抬头可见,驻足可观”。学校、医院、银行、公园、超市、广场……不间断播放歌曲《世纪的约定》,处处都能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

三年来,“文明新风进万家”“文明大观园”“江阳好人故事会”“共享绿色环保生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齐动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常态化。在城区各条道路上,成百上千的文明劝导员天天坚守岗位,倡导文明,“礼让斑马线、排队上下车、不乱扔果皮纸屑”已成为习惯。

创建期间,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身入基层,更心入基层、情入基层,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求开展入户宣传,千方百计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万余件,得到群众欢迎,成为一支留得住、挪不走、能攻坚的工作队。

同时,泸州还建立创建督查群、志愿者工作群、市民“随手拍”微信群400余个,公布市区创建热线电话,做到“五个第一时间”,即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认领、第一时间整改、第一时间通报、第一时间反馈。群众一旦发现脏、乱、差、堵、臭等问题,只需将问题照片发在微信群内,相关市区部门即刻认领整改,限时反馈办结照片,实现“发现—整改—解决—反馈”的无缝衔接。三年日均上报、整改、通报2000余条次,形成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良性互动机制,不断扩大创建工作线上线下“朋友圈”。

成果能持续

“十大工程”让文明落地生根

文明城市创建并非“一阵风”,也不是“一劳永逸”,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战果”,是泸州未来的工作重点。

下一步,泸州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提高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根本,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建立健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在主城区巩固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合江县、古蔺县于2018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县城)创建工作;泸县、叙永县于2018年启动四川省文明城市(县城)创建工作。

下一步,泸州还将进一步深化“十大工程”,建立“文明城市”长效机制:

深化信仰信念工程。扎实推进核心价值观“看得见”,大力实施媒体宣传、对外宣传、网络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五宣联动”全覆盖。扎实推进核心价值观“记得牢”,大力实施“周末行动”“小喇叭行动”“七进行动”等“三大行动”。扎实推进核心价值观“践行好”,大力实施“七个融合”。

深化环境美丽工程。开展“牛皮癣”、占道经营、违规广告、环境卫生长效治理和垃圾分类行动。到2019年,达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市民群众知晓率9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70%以上,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深化道路畅通工程。突出车辆乱停乱放整治、车辆停放乱收费整治、行车乱象整治、出租车乱象整治、行人乱闯红灯乱翻护栏整治。

深化市场建设工程。持续开展集贸市场治理行动,出台《泸州市城区农贸市场管理考核办法》,落实农贸市场属地管理责任。同时,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补助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追溯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

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交通畅通率,强化城市路面维护、加强通乡通村公路管护、维护交通安全设施、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深化诚信体系建设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落地实施。

深化文明素养工程。大力实施“排队上下车”“垃圾不落地 酒城更美丽”“礼让斑马线”“上下楼梯靠右行”“文明酒城·志愿有我”文明行动。

深化未成年人关爱工程。强化学生文明素质教育,持续打造“小手牵大手 共创文明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品牌。强化未成年人社会教育阵地建设管理。

深化文明细胞创建工程。扎实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五创联动”。每年开展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形成“五创联动”工作格局。

深化城乡文明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四礼新风进万家”主题活动,进一步规范“新四礼”,即,婚礼、寿礼、成人礼和葬礼流程。同时,充分运用“两坛一堂”即酒城讲坛、坝坝讲坛、“道德讲堂”等宣讲平台,推动提高城乡居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